金沙集团1862cc(中国有限公司)-Weixin百科

招生就业

毕业生专访|邢书绮:越努力的人越幸运

信息来源: 发布日期:2025-06-26

图片





专业翻译学

荣誉曾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北京外国语大学硕士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优秀毕业生、三好学生

学术成果公开发表论文三篇

学术经历:作为成员参与教育部学位中心2024年度主题案例项目(在研),多次在翻译学科全国性学术会议分论坛发言,多次参与国家翻译能力指数研究项目及国际大都市翻译能力指数研究项目

去向:国内深造




毕业生专访




Q

学姐为什么选择继续深造呢?对于就业和继续深造这两条道路在选择的时候有什么考量?

A

我主要考虑职业规划、个人兴趣、能力和家庭情况这四方面的因素。具体来说,职业规划方面,我未来希望可以进入高校工作,因此需要在学术上获得更多训练,个人也对科研有一定兴趣。个人兴趣和能力方面,研究生阶段我在导师的指导下参与和独立完成了一些学术研究,这个过程让我意识到自己在科研探索方面的兴趣和能力。家庭情况方面,家人都比较希望我能读博,他们的支持也是我可以专心自己所爱之事的重要原因。


Q

学姐是如何发现自己对学术研究的兴趣的呢?

A

导师的鼓励和帮助是我发现自己兴趣所在的一大原因。一方面,导师给了我很多空间去自主探索,并对我的疑惑和反思给予及时的反馈;另一方面,她也向我推荐了许多书籍、讲座和会议让我开拓眼界,引导我参与研究项目,因此我得到了较为系统的训练。

学校和学院提供的平台和资源也使我可以不断开发潜能,和身边同样爱好学术的同学开展讨论也启发了我的思考。每一次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反思问题的过程都给了我很大的充实感。我觉得发现兴趣的重要前提是敢于尝试,只有试了才知道自己是否合适。导师的鼓励、学校学院提供的资源、同学之间的互助都是我敢于尝试的动力。所以积极与老师同学交流,充分利用学校、学院提供的资源,比如各类课程、专家讲座、学术会议、工作坊等等,都能帮助自己找到兴趣所在。


Q

学姐可以和我们介绍一下自己申请博士的大致时间线吗?

A

申请博士的时间线主要就是结合自己的科研兴趣确定方向和心仪的导师,根据导师的方向,提前准备申请材料,准备考试,我是在研二上决定考博并开始做各种准备。

在申请材料方面,需要尽早准备,论文发表、会议经历、项目参与等都需要积累,不要等到决定考博才开始准备,在这之前就可以适当地行动起来,因为这些科研经历不只是有助于考博,也有益于我们开拓眼界、打磨能力、提升双商。

博士考试大致可分为二外和专业课,我提前大半年开始陆陆续续地复习二外和翻译理论的书籍,考试最后三个月开始系统地刷二外的题、做翻译练习,同时梳理翻译理论形成知识提纲。


Q

学姐在申请博士这条道路上是否遇到过什么困难,是如何克服的呢?

A

最大的困难是平衡毕业论文答辩和博士招生考试,二者都是在研三下学期的三四月。我的建议是尽早开始准备毕业论文,就我个人而言,考试复习最重要还是最后冲刺阶段,因为前期复习掌握的内容很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变得模糊,需要在冲刺阶段再次巩固,所以尽早完成毕业论文,可以在考试冲刺阶段留足复习时间,而不至于两头摇摆、两头落空。


Q

学姐对于想要读博的学弟学妹有哪些建议呢?

A

一是多和老师、学姐、学长交流,获取来自前辈的经验和建议;二是多和父母、朋友交流,及时排解考博路上的困惑和烦恼;三是充分利用学校学院的平台和资源,尽可能多地去了解不同领域的知识,尝试参与科研项目,找到自己的兴趣和能力所在;四是早做准备,做足准备;五是找准主攻方向、坚定主攻方向,决定了首要目标之后、未达成目标之前,尽量别在考博、就业、考公等等选择中举棋不定、频繁更换赛道。


Q

学姐认为想要做学术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呢?

A

一是科研兴趣,乐于探索新事物、提出新问题;二是严谨细致,学术是个细致活;三是沉得住气,能够在漫长的学术道路中保持一个平稳的心态;四是自主学习,要勤于了解研究热点、学习新的研究方法和工具、学习借鉴不同学科领域的知识。


学姐寄语:


史铁生在《最有用的事》中写道:“拖延的最大坏处还不是耽误,而是会使自己变得犹豫,甚至丧失信心。不管什么事,决定了,就立刻去做,这本身就能使人生气勃勃,保持一种主动和快乐的心情。”无独有偶,茨威格也曾在《人类群星闪耀时》里写下:“只有一件事会使人疲劳,摇摆不定和优柔寡断。而每做一件事,都会使人身心解放,即使把事情办坏了,也比什么都不做强。”最有用的事之一便是做出决定便抓紧行动,愿大家生气勃勃、熠熠生辉。




                                                                        采访:张景皓